“青年強,則國家強。”新時代青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生力軍。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明确提出:“我們的教育要善于從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優秀的東西,同時也不摒棄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養成為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使青年從“四個自信”中汲取強大精神動力,必将進一步增進團結,凝聚人心,激勵廣大青年以更高昂的精神狀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青春力量。
以道路自信激勵新時代青年做方向明确的掌舵者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自信就是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以道路自信的精神内核激勵廣大青年,使其明确自身的發展方向,自覺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結合起來、把個人發展融入國家複興全局當中,做好人生的掌舵者。一方面,要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史,向青年回答好道路自信為什麼要、為什麼能的問題。要創新表達載體,豐富開展形式,通過理論講述、文藝演出、實踐學習等形式引起情感共鳴,使青年由内而發地了解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充滿曲折,并通過當代曆史性成就增強青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與信心。另一方面,要明确人生道路與國家發展道路之間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青年:“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也就是一兩代人的事,我們正逢其時、不可辜負,要作出我們這一代的貢獻。”當代青年要堪當民族複興重任,與國家發展同向而行。要積極教育引導青年規劃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與前進方向,把個人理想與國家民族的共同理想聯結在一起,把小我融入大我,為黨和國家事業作出應有貢獻。
以理論自信激勵新時代青年做科學思想的信仰者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才能引領開展偉大的實踐。理論自信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真理性的自信,并堅持用其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要以理論自信的精神内核激勵廣大青年,使其夯實理論功底,做科學思想的堅定信仰者,自覺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一方面,要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的紮根史與創新史,向青年回答好理論自信為什麼要、為什麼能的問題。首先,要常态化、系統化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遵循青年工作的特點,采取合适的教學目标、教學方式,将馬克思主義理論轉化為大衆化、青年化的語言,并結合具體案例不斷夯實青年的理論根基。其次,要豐富理論學習和宣傳形式,鼓勵青年黨員、青年團員、青年教師等組成宣講團,發揮黨支部、團支部的引領作用,以“導師+學生”的形式深入群衆開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等系列活動,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強大生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青年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在實踐中堅定理論自信。要通過典型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使青年深入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國的成功實踐以及偏離馬克思主義理論時所遭遇的挫敗,自覺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看待和處理事物,尤其要在意識形态鬥争中保持清醒頭腦,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穩立場。要積極開展各類志願服務、公益活動,鼓勵青年走向基層、農村、社區,不斷鍛煉其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升華理論的能力,從而增強青年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識與信心。
以制度自信激勵新時代青年做國家意志的擁護者
制度是治國興邦之根本,制度優勢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自信就是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先進性和優越性的自信,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推動當代中國不斷發展、穩步向前的根本制度保障。要以制度自信的精神内核激勵廣大青年,使其正确把握制度優勢,做國家意志的積極擁護者,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增強自身責任擔當。一方面,要立足于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探索史、發展史,向青年回答好制度自信為什麼要、為什麼能的問題。要加強青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深入學習,通過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等制度改革的曆史事件的學習,全方位了解我國制度從初期探索到經曆波折再到确立完善的全過程,增強青年對我國制度的理性認同與信心。另一方面,要讓青年在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中做黨和國家意志的忠誠擁護者。一是要讓青年深刻認識到自身所享受的制度紅利,包括更高質量的教育水平、更多樣的職業選擇、更全面的社會保障等,讓青年意識到隻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積極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才能實現自身的良好發展。二是可通過非典、汶川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理及其取得的成就展示我國的制度優勢,讓青年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使青年不僅從理論層面更能從實踐層面深刻感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所在,從而堅定制度自信,做黨和國家意志的忠誠擁護者。
以文化自信激勵新時代青年做智慧源泉的汲取者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深層的情感紐帶和精神追求,文化的繁榮是國家複興的強大支撐。文化自信就是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的自信,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自豪感與認同感。要以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去激勵廣大青年,堅定文化自信,從中華文化中挖掘中國智慧、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精神,使其産生對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守好文化底線,傳承和發揚優秀文化,做智慧源泉的汲取者。一方面,要立足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向青年回答好文化自信為什麼要、為什麼能的問題。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不斷推出優秀主旋律影視作品和優秀電視節目,在潛移默化中激發青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與學習動力。要積極開展紅色實踐活動,帶領青年走訪革命老區,采訪革命老兵,追尋紅色記憶,感悟紅色精神,汲取紅色力量。要加大對典型案例、英雄人物、時代楷模的宣傳,深化青年對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偉大抗疫精神等的理解,從而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滋養下樹立理想信念,找到精神支柱。另一方面,要培養青年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傳承者和發揚者。提升青年辨别文化精華與糟粕的能力,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鼓勵青年将個人興趣、專業、職業等與中華文化相結合,在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傳承中華文化。積極運用新興信息傳播技術如大數據、互聯網等傳播正能量,熏陶青年成為傳播、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主人翁。推動青年積極走出國門,講好中國故事,吸引更多的中華文化愛好者,不斷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作者單位:77779193永利官网。本文為2021年湖北省高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思政課精準教學研究(202117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劉雙、易雯雪、餘智勍
來源:中國青年報 http://zqb.cyol.com/html/2023-05/18/nbs.D110000zgqnb_0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