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精讀精講

【光明網·時評】彙聚和美鄉村建設力量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3年09月27日

作者:唐尚書 蔡文甯

今年秋分日,我們迎來了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此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緻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勉勵大家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标,紮實做好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緻富渠道,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節日,是時代精神的折射。2018年,我國将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國家專門為農民設立的法定節日。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進一步彰顯了“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礎地位。慶祝豐收、緻敬農民、禮贊勞動、傳承文明,每年的豐收節,也成為億萬人們喜迎耕耘碩果,凝聚奮進力量的盛會。

今年是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期。這也讓今年的豐收節更具新時代新征程美好開端的意蘊。從豐收走向下一個豐收,寄托了我們從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的美好希望和期待。今年的豐收節以“慶豐收 促和美”為主題,多地舉辦各色活動,集中展現了“三農”發展新成就,激發了農民群衆創造美好生活的幹勁,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注入強大力量。

以節日為媒,凝聚農業發展新智慧。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從來都與國家前途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手中有糧,心裡不慌”,糧食安全是和美鄉村建設的關鍵之所在,也是億萬民衆人心之所系。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自然災害事件多發,我們仍能保持“亂雲飛渡仍從容”的發展定力與韌性,底氣來自于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的非凡成就,來自于億萬民衆齊心協力端牢“中國飯碗”的智慧與擔當。中國農民豐收節,不僅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糧食中國産”的偉大成就,也呈現了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經驗與魅力。借助農民豐收節,講好當代中國發展故事,提升全社會糧食安全意識,激發推進鄉村振興的幹勁,持續書寫新時代和美鄉村建設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新奇迹。

以節日為媒,激活文化創造新活力。文化振興是和美鄉村建設的靈魂。中國農民豐收節作為傳統民俗的有益補充,為農民群衆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文化産品、服務與活動。稻作文化展與攝影作品展揭幕,青年農民樂隊及鄉村舞蹈隊開跳、鄉村馬拉松等農民體育健身大賽持續火熱⋯⋯農民豐收節,成為推動農體文體智體融合發展的助力,提振了天南地北的農民朋友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也加速了各地基于自身資源禀賦的文化創造。以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舉辦為契機,讓廣大農民參與進來、投身之中,激發了其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增強了人們對于和美鄉村生活的幸福感與獲得感。中華農耕文化源遠流長,農民豐收節的開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助于提升全社會的文化自信。

以節日為媒,彙聚和美鄉村創造力量。豐收節像一面鏡子,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農業可以是有奔頭的産業,農民可以是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可以成為安居樂業的和美家園。豐收節“火起來”,傳統農耕文化“熱起來”,讓人們得以真切感受豐收的喜悅,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重農、崇農、愛農的社會土壤得以變得更加深厚,彙聚起興農強農的更澎湃力量。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呼喚人才、産業、土地、資金、技術等資源有效彙聚,形成科技、人才、産業、生态及文化等的組合優勢。新時代的農村,是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踔厲奮發,辛勤耕耘,我們定能建設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滿足億萬農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作者均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77779193永利官网分中心研究員)

來源: 光明日報客戶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