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精讀精講

【光明網】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3年12月31日

作者:吳斌(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77779193永利官网分中心研究員)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先導力量的數字技術,正逐步成為我國鄉村振興發展的重大推動力量與戰略選擇,應将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視為一個整體科技活動,以系統性思維全面推進數字技術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

數字技術推動融合發展,賦能鄉村産業振興。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諸多問題的前提。《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統計表明,從2021年到2027年,我國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将由9.7%達到16.8%。因此,應通過将數字技術與實體農業有效緊密結合,實現“農業+數字技術”,有力整合鄉村資源,創新多種增長業态,充分激發農民創業激情,促進農業産業多元化發展。農業産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信息化服務,數字技術可以促進智慧農業創新發展,便利農業生産經營銷售,大幅提高産業服務、指導效率與水平,高效賦能農業生産體系,提升産業鍊數字化水平,全面提高農業産業發展質量。三産融合發展是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和經營體系以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産業興旺的重要抓手。數字技術為鄉村三産融合發展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化、智能化平台,促進鄉村産業共建共享,為鄉村産業關系變革提供強大動力,全面提升鄉村經濟集約化、規模化水平。

數字技術提升居民素養,賦能鄉村人才振興。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是實現鄉村物質富裕、精神富裕的有效途徑。鄉村振興靠人才,尤其是具備數字技術的專業人才。數字技術與金融領域深度融合的複合型人才,能夠以數字科技引領金融産業發展,為鄉村振興發展所需提供更加普惠、便捷和高效的金融産品,提高金融服務鄉村實體經濟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實體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這不僅能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還能推動鄉村共同富裕穩步前進。在鄉村文化建設領域同樣需要數字技術人才,他們可以通過構建文化交流平台,突破城鄉二元發展的信息交往壁壘,便利城鎮和鄉村、工業和農業、幹部和群衆溝通交往,逐步提高村民思想文化水平,豐富鄉村交往形式,拉近鄉村居民交往距離,提高鄉村社會交往水平。

數字技術重鑄文化之魂,賦能鄉村文化振興。文化興則鄉村興,文化強則鄉村強,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一環。數字技術能夠為鄉村文化建設、文化治理、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截至2022年6月,我國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58.8%,已經實現了“村村通寬帶”和“縣縣通5G”。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推廣普及使得數字技術與鄉村生産生活各方面産生深度融合,為鄉村居民輸送大量優質知識與優秀文化産品,深刻影響鄉村社會思想文明建設,對鄉村文明健康發展産生重大積極影響。同時,使用數字技術能夠構建實時暢通的溝通協作參與體系,有效集聚政府、社會組織、幹部、群衆智慧、創造力,強力激發鄉村文化建設主體活力、創新力,為鄉村文明建設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當然,數字技術不僅能将各地優秀文化引進鄉村,也能将當地優秀文化傳播出去。許多鄉村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具有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革命文化。數字技術為鄉村優秀文化的傳播提供穩定、高效的信息媒介平台,為鄉村吸引大量人氣與流量,極大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革命文化,促使鄉村優秀文化與一二産業加速融合發展,為鄉村文化産業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數字技術促進環境保護,賦能鄉村生态振興。良好的生态環境是鄉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财富。數字技術通過對海量生态環境數據的采集、整合、分析,為鄉村生态環境保護治理提供大數據支持,幫助治理主體更加準确把握保護生态環境的客觀規律,擺脫單純依靠經驗進行決策的束縛,提高決策的科學有效性。數字技術還能利用互聯網打破時空限制,對鄉村生态環境風險進行實時、常态化監測,以實現對生态環境風險的預防、預檢、預警,防範鄉村生态災難于未然,并為可預見風險處理提供技術、措施指導,實現對鄉村生态環境精準管控、智慧治理。鄉村生态振興是一項偉大而又艱巨的人民事業,這項事業的順利推進需要彙聚全社會合力,多元主體參與、多方協同共建,而數字技術可以通過建立數字化平台,打破時空壁壘、跨越區域,從政府負責擴大到政府領導參與、社會積極參與、大衆廣泛參與,引領鄉村生态振興新格局。

數字技術提升鄉村智慧,賦能鄉村組織振興。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社會是中國鄉村百姓共同的生活向往與追求。新時代數字鄉村發展為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軟件基礎。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社會治理,一是推動鄉村社會治理理念全方位革新,推動傳統管控治理向現代化數字治理模式轉變,提高鄉村社會治理效能,提升鄉村居民生活獲得感。二是數字技術為鄉村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有機連結政府、社會、個體,推動鄉村社會治理逐漸從單一主體走向多元協同、從監管走向服務、從碎片走向整合。三是數字技術為鄉村社會治理提供平台媒介與決策支撐。通過應用數字技術,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信息平台,能夠持續、有效、精準搜集鄉村社會各種信息,提供自下而上的民意反饋渠道,打破現實信息壁壘,實現治理主體信息互聯共享,為鄉村事務決策、矛盾化解提供科學依據與便捷手段。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治理現代化目标下生态文明制度的農村落實機制研究”(22BKS160)的階段性成果。)

來源:光明網-學術頻道 https://share.gmw.cn/www/xueshu/2023-12/29/content_37061641.ht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