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着力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把“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鬥争,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貫穿育人的全過程、全方位。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百年艱辛探索中創造的寶貴精神财富。作為一種精神形态、思想意識,偉大建黨精神是新時代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精神源泉和強大精神指引。
思想指引。信念之光一經點亮就會産生巨大的思想指引力。思想指引對培育時代新人的價值就在于讓他們樹立崇高追求,深刻理解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哲理、道理、事理,不斷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共産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信心,從而助推個體價值的實現,推進曆史發展。
政治指引。作為最堅強的政治引領和政治保障,中國共産黨百餘年來的努力、犧牲、奮鬥始終是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複興的使命。政治引領對培育時代新人而言就是要讓廣大青年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在中國共産黨的旗幟下,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己任,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在思想上、行動上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統一起來。
精神指引。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生動體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彰顯了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而頑強奮鬥、英勇鬥争的鮮明品格。時代新人要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指引,不斷增強作為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道德指引。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偉大建黨精神對培育時代新人的道德指引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将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統一起來,形成一套道德體系。切實發揮偉大建黨精神在培育時代新人中的道德指引作用,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體悟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在偉大建黨精神指引下樹立大曆史觀、大德行觀、大成才觀、大實踐觀,培育時代新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投身于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是曆史使命,也是現實責任,更是未來召喚!
一、樹立大曆史觀,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立大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曆史觀,從曆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曆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培育時代新人要樹立大曆史觀,牢牢把握發展的規律性、認識的唯物性,從時間、空間兩個維度來科學、客觀地呈現曆史、總結曆史、面向未來,實現對主題主線、主流本質、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的正确認識,構建起抵禦曆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道德虛無主義、政治虛無主義等的堅固屏障。
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融入日常、學在經常,通過聯學、聯講、聯研活動和“精讀精講”“微黨課”及研究課題立項等方式,用更強大、更有說服力、更有親和力的真理力量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在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中砥砺時代新人的思想之光。要進一步加強以黨史為核心的“四史”教育,推動“四史”學習教育常态化長效化,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從曆史的宏大視角出發,樹立大曆史觀,明确所處新時代的曆史方位,在曆史中觀大勢、明方向,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涵養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而不懈奮鬥的大志向。
二、樹立大德行觀,涵養道德、錘煉品德明大德
大德行觀是道德、品德的統一。道德可從整體上看,品德可從個體上看,但兩者統一于人的全面發展,都統一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動力和前進力量。要善用“大思政課”,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貫通不同學段,聚合育人能量,同時,要注重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道德、品德涵養中的化育作用,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将對黨和國家的大德、對人民的公德、對個體的私德統一起來,不斷提升對道德的遵循和對品德的要求,努力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通過不懈奮鬥成就更有境界、更有品位、更有高度的人生。
要牢牢把握住課堂這一主陣地,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深化思政課建設,抓實思政課程,構建校内外思政育人實踐平台,營造人人事事時時處處皆育人的“大思政課”育人環境。鼓勵和支持青年大學生在理論宣講、社區服務、鄉村振興、定點幫扶、對口支援等社會實踐活動中深度認知國情社情民情。要重視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充分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育人作用,增強感染力、吸引力、影響力,不斷豐富青年大學生在大德行觀形成過程中的文化體驗,讓青年大學生在高品位、高品質的文化浸潤和滋養中鑄魂培元,在堅定文化自信中涵養道德、品德。
三、樹立大成才觀,踔厲奮發、笃行不怠成大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黨的青年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論述,為時代新人樹立大成才觀提供了根本遵循。成大才就是要樹立起“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的學習觀,“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的創新觀,“珍惜韶華,不負青春”的時空觀,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中始終勇立潮頭、走在前列、幹在實處。青年大學生要以踔厲奮發、笃行不怠的奮進姿态努力提高内在素質、練就過硬本領,以聰明才智、真才實學服務黨和人民,以創新創造、開拓進取貢獻國家和社會。
廣大青年要把學習作為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基礎和必要前提,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當前,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社會分工程度日益精細,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量子科技等催生了大量的新技術、新業态、新模式,讓人們的生産生活方式、思維視野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青年大學生要因勢而動、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找準學習定位,激發學習興趣和潛能,不斷提升專業知識和通識儲備,心懷“國之大者”,在健康中國、生态文明、鄉村振興、文化傳承創新等領域長才幹、增本領、作貢獻。要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營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氛圍和寬容失敗的創新發展環境,不斷提升青年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造能力。健全完善齊抓共管的創新能力培養工作機制,實現統籌、指導、監督、評價一體,形成育人合力。
四、樹立大實踐觀,挺膺擔當、進取奮鬥擔大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年輕充滿朝氣,青春孕育希望。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鬥姿态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挺膺擔當、進取奮鬥是時代新人必須具備的實踐品質。在科學文化實踐、社會政治實踐、物質生産實踐等多種實踐形态中肩負重任、奮發作為才能實現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作出努力與貢獻。堅持實踐導向、實幹方向,引導廣大青年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最需要的地方幹事創業、擔當奮進。
融通、聚合校内外實踐育人資源,加強同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鄉村等的聯動,增強實踐育人資源供給,建設一批沉浸式、交互式的教育實踐體驗基地,結合實際納入教育教學安排,常态化開展實踐鍛煉、實習訓練。搭建多樣化實踐鍛煉平台,為青年大學生在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領域發現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提供支撐。着力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有效将勞動教育同個人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豐富勞動體驗,提高勞動能力。持續開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青年大學生通過“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投身基層一線做貢獻、長才幹。
【基金項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學)2023年度開放課題(SWJTUKF23-11)、山東省青少年教育科學研究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課題(23SCT189)】
【作者簡介:張貴禮,77779193永利官网本科生院黨務秘書,講師;程華東,77779193永利官网黨委書記,教授。】
來源:中國理論網 https://www.ccpph.com.cn/bwyc/202404/t20240408_37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