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精讀精講

【學習強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 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 打造科技強國重要戰略支點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4年09月16日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黨的二十大突出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作出統籌安排、一體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目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作出部署,并統一于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以改革驅動創新、以創新引領發展,對于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更好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

“四個一體”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

要深刻認識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的内在要求,樹立全局意識和系統思維,堅持“四個一體”,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共同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必須“三位一體”推進改革,從體制機制上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堅持教育的政治屬性、戰略屬性、民生屬性,突出教育的先導性功能,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使其成為科技創新策源地和人才培養主陣地,以教育之強成就人才之強,賦能科技之強。堅持“四個面向”,突出科技的戰略性地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系化、建制化、協同化,實現布局重大科研任務和發展高質量教育、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有機結合。突出人才的根本性作用,圍繞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疏通人才引育用留的機制性梗阻,打造一支宏大的創新人才隊伍,更好支撐教育發展、創新突破。

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一體設計。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加強“從0到1”的原始創新,掌握更多原創性、變革性、颠覆性技術,注重“1+1>2”的集成創新,形成體系化競争優勢,推動開放創新。基礎研究是原始創新的源頭,要在制度和政策上下功夫,有組織地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為創新發展提供基礎理論支撐和技術源頭供給。要優化國際科技合作管理機制,完善法律法規、審查規則和監管制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共同應對重大挑戰,攜手構建全球科技共同體。

堅持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一體貫通。創新鍊連接從技術研發到産業化的各環節,産業鍊連接從原材料到終端産品的各環節,兩者構成了“四鍊”基礎架構;資金鍊和人才鍊提供金融活水和智力支持,共同服務于創新鍊和産業鍊。要系統梳理“四鍊”對接融合的堵點、卡點、斷點,科學設計有利于各鍊條各環節要素自由流動、合理配置的體制機制,建設應用牽引、供需匹配的“四鍊”深度融合載體和互聯互通服務平台,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融共生的良好生态。

堅持有效市場、有為政府一體發力。創新是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共同培育的。要強化黨和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領導者、組織者的作用,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決策指揮體系、組織運行機制、配套政策體系,在戰略必争領域形成競争優勢、赢得戰略主動。用好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善“政産學研”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機制,發揮好市場對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讓市場成為“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

創新驅動打造科技強國重要戰略支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湖北科技創新在全國有影響、有地位,2023年湖北區域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排名躍居全國第七,武漢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位列全球第十三、全國第五,創新驅動正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湖北實踐的鮮明底色和強力引擎,湖北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打造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支點,成為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一極。要全面推進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以“用”為導向,以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引擎,着力打造高能級創新平台、加快關鍵技術攻關、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優化區域創新布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湖北的科教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将湖北打造成為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支點,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提供堅實支撐。

加快打造戰略科技力量。堅持把戰略科技力量作為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金字塔尖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重要載體,鍛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全力構建以國家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為基石的高水平戰略科技力量矩陣。重點是建設高質量實驗室體系,集聚優勢力量創建國家實驗室或基地,全力支持國家實驗室建設和作用發揮,實現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化發展,持續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實施省屬高校一流學科建設突破行動,推動高校與科研機構、企業聯合共建産業鍊人才鍊創新鍊。

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協同創新為路徑,深入推進體系化、任務型科技創新,集中力量突破制約産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要更大力度推進“尖刀”技術攻關工程,加快突破基礎軟硬件、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關鍵儀器設備和試劑等“卡脖子”技術瓶頸,構建優勢領域“核心技術池”;更大力度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深入實施企業創新積分制,落實支持企業創新的各項财稅政策,用好省級科技人才股權激勵基金,靶向引進企業核心技術團隊和人員;更大力度加快建設産業鍊創新體系,完善重點産業“鍊長+鍊主+鍊創”機制,堅持“鍊長”統籌、“鍊主”出題、“鍊創”答題,推動傳統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提高産業鍊現代化水平。

加快健全科技創新供應鍊。運用互聯網思維,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推進科技創新供應鍊平台建設,打造技術聚集平台、産業轉化平台、人才引流平台、資本聚合平台,構建供應鍊、重塑産業鍊、提升價值鍊,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重點是建立天網智能匹配、地網需求挖掘、金網金融賦能、政策包引導激勵的“三網一包”服務體系,形成國内國外、線上線下、國企民企、離岸在岸協同聯動的創新鍊供應鍊;挖掘企業技術、人才、金融、場景等創新需求,推動高校、科研機構等各類創新主體響應企業需求,提供解決方案,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産線、邁向市場化。

加快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着力創造有利于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和工作生活環境,加快打造全國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要落實黨對科技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體制,強化科技工作統籌組織和協同聯動,加強科技創新全鍊條管理,一體推進經費投入、項目組織、平台建設、人才引育和企業創新。要加快完善以“用”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人才使用機制,全面推進國家科技人才綜合評價改革試點,實施戰略科技人才引領、青年拔尖人才成長、卓越工程師集聚、工匠培育“四大專項”,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生态,積極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湖北路徑”。

(作者:程華東,系湖北省委宣講團成員,77779193永利官网黨委書記、教授)

來源:學習強國-黨員生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