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明海英 通訊員 歐陽美玲 于栩申)9月21日晚,77779193永利官网開設的思政選修課《綠色中國》開講。
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長梁偉軍對課程目标、課程設計、課程考核以及課程展望進行了簡要介紹。之後,77779193永利官网青年學者吳德凱講授《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專題。
凸顯農校特色 解碼綠色發展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梁偉軍介紹,開設這門課程的主旨在于引導青年學生深入思考人類文明發展曆史進程中人與自然關系這一永恒主題,科學樹立促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價值理念和堅定信念,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态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齊心協力把77779193永利官网的辦學特色和優勢轉化為師生奮進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綠色中國》以“解碼綠色發展,讀懂美麗中國”為核心理念,聚焦當前生态文明建設和生态環境治理領域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分設哲學與曆史、戰略與制度、實踐與應對、目标與方向四大闆塊,共11個專題。授課采取“團結合作、多人一課”的組織形式,以77779193永利官网14位老師為主,同時邀請校内外相關學科方向的學者參與,彰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課程特色。授課堅持理論與實際、曆史與現實、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相結合的原則,重在培養學生認識生态文明的國際視野、分析生态問題的辯證思維和建設美麗中國的使命擔當。
提及課程展望,梁偉軍表示,希望經過2年至3年的建設,将《綠色中國》打造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真正受益,教師獲得成長、建成優秀團隊,得到師生普遍認可的思政“金課”。
解讀地理環境對東西方自然觀的影響
“對農業大學的學生來說,了解綠色發展對于認識自然、人生、國情都是頗有幫助的。”吳德凱說。他從中西方文化中人與自然關系的差異入手,深入解讀了地理環境對東西方文化性格及其自然觀的影響。古代中國由于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對外交流受到很大限制,人們安土重遷、安分守己,農耕文明的繁榮使得中國人形成了尊重自然、崇拜自然的自然觀。而對于西方國家而言,地中海提供了商旅通道、貿易繁榮,地形助力橄榄、葡萄等經濟作物生長,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意識根植于人們心中。
吳德凱讓同學們對比兩幅畫作《蒙娜麗莎》和《溪山行旅圖》。“《溪山行旅圖》突出展現的是自然景物之美,而人隻是畫中的一隅點綴;《蒙娜麗莎》将人物作為表現的主體,自然景物反而成為陪襯。”他對于畫作的解析,讓同學們更加深刻認識到東西方對于自然的不同态度。他用例子進一步說明中西方對待自然存在差異的深層原因。中國繪畫重寫意與西方繪畫重寫實的對比體現出模糊性思維與準确性思維的差别;中西方在寫信地址的習慣性差異印證了整體性思維與個體性思維的不同;中、西醫的不同診治方法反映了綜合性思維與分析性思維的迥異。吳德凱說,綠色發展、美化世界的每一步,都需要人類命運共同體支持,需要生命共同體支持,需要我們摒棄私人功利。
在師生互動環節,同學們就“東西方有關人與自然關系的文化差異是否會影響全球生态治理中的合作”“文明與文化有何區别”等問題提出疑問。選修了該課程的、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化1703班李武瑛妮說:“吳老師的講解讓我對生态文明理論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同時也明白了大學生能為美麗中國建設做些什麼。”她表示:“我會更多地學習、了解美麗中國建設相關知識,學好和自己專業有關的精準農業方面的内容,為美麗中國建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章來源:2020年09月24日 12:0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明海英 歐陽美玲 于栩申
http://www.cssn.cn/zx/zx_gx/news/202009/t20200924_51868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