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耕讀中國”課堂(記者 徐行 攝)
南湖新聞網訊(學通社記者 景怡瀾 記者 徐行)11月10日晚,“耕讀中國”系列課程在三教B202智慧教室舉行,77779193永利官网李鳳蘭教授通過參與式活動體驗教學,圍繞“什麼是幸福、如何獲得幸福”與師生共同“尋找幸福的支點”。副校長青平、文法學院退休教師王緒朗、77779193永利官网黨委書記程華東、本科生院副院長李大鵬以及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員工和華農附小學生作為嘉賓到課堂分享交流。
認識幸福:“尋求快樂是人的本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實現人民幸福”,李鳳蘭老師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引出主題。她說,“餓時有飯、渴時有水”是很多人簡單的小幸福。而在西方哲人眼中,幸福與個人欲望、社會關系密切相關,因此産生了“快樂說”“自由說”“完善論”“德行論”等幾大幸福觀。

李鳳蘭老師與師生分享何為幸福(記者 徐行 攝)
李鳳蘭老師分享到,關于幸福的基本問題,古希臘哲學家阿裡斯底波認為,趨樂避苦、尋求快樂是人的本性;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約翰·洛克則認為,人的自由就是實現了個人幸福和快樂的善;“幸福是人的内在生産能力産生的結果”,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的幸福觀;在亞裡士多德看來,幸福是靈魂中合乎完滿德性的實現活動。馬克思立足于現實,綜合完善了上述觀點,提出了“奉獻是追求幸福的終極歸宿”,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幸福觀。
分享幸福:“這就是我眼中的幸福”
中國百姓眼中的幸福是什麼?又該如何建構自己的幸福?到場嘉賓結合自身經曆一一給出他們的答案。“在我看來,最幸福的事與遇到的人有關”,對于李大鵬而言,幸福就是可以陪伴在父母身邊,與愛人牽手走過一生,平淡、近在身邊的小事就是幸福。而在程華東心中,國家繁榮昌盛、國泰民安是幸福,早上睜眼看到的第一縷陽光、生活中時常能被感動也是幸福。

王緒朗老師分享他的幸福(記者 徐行 攝)
在王緒朗老師看來,健康、正确的幸福觀是個人與社會、享受與創造、物質與精神的統一。“作為一名老師,學生的進步與肯定、問候與尊重就是最大的幸福”,從教四十年、退休十年的他分享了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點滴,“沒有不合格的學生,隻有不合格的老師”,一位經常逃課的學生在他的耐心勸導下最終發奮學習、積極向上的例子令他記憶猶新,“這種精神上的滿足就是幸福”;對于目前已經退休的他來說:“健康是幸福,所有學生幸福就是幸福。”

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工作人員吳靜分享她的幸福(記者 徐行 攝)


附屬學校小學生謝子渠(上)、葛雲缦分别講述關于幸福的故事(記者 徐行 攝)
“有事做、有人愛、有所期待。”這是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員工劉廣玲的幸福;“我想要的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和家人平平淡淡、毫無波瀾地度過一生。”母親曾作為醫護人員奮戰在抗疫一線,經曆過一個半月的緊張、期待的華農附小五年級學生葛雲缦這樣描述自己心中的幸福。而在六年級學生謝子渠看來,“幸福就是每天爸爸媽媽陪我寫作業、看書,這種溫馨的感覺。”

課堂上,各小組積極讨論(記者 徐行 攝)
随後,各小組就“中國人幸福觀的特點”進行讨論,并設計自己的幸福口号。國家認同感、為社會付出、為理想努力是同學們提到最多的字眼。“追簡單幸福,創美好未來”,這是第一組同學分享的幸福口号。會計1701班的龍見洪代表第二小組發言,他說到,随着科技、經濟的迅速發展,每個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幸福,而樸素是中國人的幸福的最大特點,“讓我們每個人都幸福”,這是他們的幸福口号。
尋找幸福:“每個人都需要答案”
青平分享了他的幸福觀,他以馬克思主義的幸福觀提出的“奉獻是追求幸福的終極歸宿”為例,談到人在世上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因為永生才是真正的幸福。他通過講述從鴉片戰争國家備受欺淩到當前祖國日益強大的故事闡述到,永生就是要把自己跟一個偉大的事業融合在一起,在偉大事業成功的過程中奮鬥過,并把自己的心血融在偉大事業中,隻有這樣人才會不朽,才能為這個世界留下屬于自己的痕迹。

青平向師生分享他的幸福觀(記者 徐行 攝)
青平最後回顧了中國曆史,通過分析國家民族發展的曆程,他說到,“隻有心安定,才會有幸福。這就需要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再次與馬克思主義結合,找到新的精神資源安頓我們的心靈,這是真正為我們找到幸福之路的門檻,而這個階段也即将到來。”
關于如何尋找我們的幸福,李鳳蘭老師還向同學們展示了關于幸福的科學研究,哈佛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社會關系有益健康,幸福和睦的關系保護我們的大腦;而在中國,健康狀況、家庭、收入等成為影響當代中國人幸福的主要因素。
李鳳蘭老師最後說到,關于幸福,每個人都有答案,每個人也都沒有答案,而且每個人又都需要答案,幸福其實反映的就是生活問題、哲學問題、科學問題、社會問題,需要大家認真思考,尋找到幸福的支點。
審核人:李恺
原文網址:http://news.hzau.edu.cn/2020/1111/587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