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研究生教育

【“三全育人”巡禮】77779193永利官网:積極構建立體化協同育人體系

來源: 編輯:萬融 發布時間:2022年07月13日

核心提示:77779193永利官网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堅持思想引領與價值塑造并重、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互促、素養提升與使命擔當統一、教師言傳與身教結合的基礎上,積極構建立體化協同育人體系,不斷推動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組織育人、文化育人融會貫通,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77779193永利官网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堅持思想引領與價值塑造并重、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互促、素養提升與使命擔當統一、教師言傳與身教結合的基礎上,積極構建立體化協同育人體系,不斷推動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組織育人、文化育人融會貫通,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立德鑄魂,思想引領與價值塑造并重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政課,思政課教師責任重大,責無旁貸。”學院院長梁偉軍多次在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會上強調。

31219名在校學生,覆蓋本、碩、博三個培養層次,10門思政必修課、16 門思政選修課、33門專業課程,16個學院、 532個課堂,這是77779193永利官网承擔的全校思政課任務。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學院辦好思政課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張義老師講授“馬願師道”精彩一課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張義老師講授“馬願師道”精彩一課)

為了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學院将2022年定為“教師育人能力提升年”,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開展“名家說課”“馬願師道”示範課展示、青年教師講課競賽等活動,提升教師“脫稿、下台、互動”基本功;啟動“閱讀經典•提升學養”師生讀經典活動,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做好學情調查研究、教師教育教學專題培訓,有針對性地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方法、技巧。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緻力于讓思政課既‘可信’又‘可愛’,将‘理’建立在‘信’的基礎之上,堅持知識傳授、價值引領與思想啟發相統一,使學生在實際生活運用之中能夠深入領悟課程内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授課教師吳德凱認真研究“教學之道”“教學之理”與“教學之器”,通過反複研課、磨課,将同學們印象中“枯燥”“苦澀”“乏味”的“原理”講得有滋有味,讓同學們體會到“馬克思主義的味道有點甜”。

“思政課老師工作的重點不是具體知識的傳授而是健全人格的養成,教學陣地絕不限于三尺講台,更多的是要深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作為“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任課教師,同時也是校青馬班指導老師的鄭鵬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學院有近60位思政課教師承擔了學生班主任、社團指導教師、青馬班導師、學生黨支部書記等工作,将思政課教學向大思政活動延伸,協同育人已成為思政課教師的行動自覺。

随着網絡新媒體的興起,學院積極構建“微信、微博、QQ、知乎”+“學校、學院”網絡工作矩陣,打造線上網絡思政育人平台。2018年7月由李厚剛老師牽頭成立“獅山論道”工作室,秉持價值引領,堅持“内容為王”,創辦“獅山論道”公衆号。截止目前共推送師生富含思政元素的原創作品400餘篇(部、首),閱讀量超過360萬次。

集體備課會

(校領導參加“形勢政策”課程集體備課會)

近年來,校領導講思政課已進入制度化、常态化,校領導集體講授思政課也已然成為學校構建“大思政課”格局的關鍵舉措和踐行“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師生融樂、全面發展”育人理念的重要環節。校領導高翅、李召虎、姚江林、廖濟忠、王建鴻、郭剛奇、青平、楊少波、嚴建兵等帶頭走進課堂、走上講台、走近學生,通過課程教學向同學們講授“耕讀中國”“綠色中國”和“形勢與政策”等思政課,培育學生支農愛農興農情懷。

“耕讀中國”課程師生合影

(“耕讀中國”課程師生合影)

“綠色中國”課程師生合影

(“綠色中國”課程師生合影)

啟智潤心,素養提升與使命擔當統一

6月9日,“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思政課實踐教學作品大賽落下帷幕,來自全校14個學院的15個小組通過演講、微視頻、情景劇、文創設計等豐富多彩、極具創意的思政課實踐教學作品,回顧了百年黨史的光輝曆程,表現了中國青年的責任擔當,展望了中華民族的未來。建院10年來,學院根據四門本科思政課自身特點,堅持目标導向、需求引領、項目示範、要素協同、“菜單式”考核配套推進,有選擇性地開展了系列主題體驗實踐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提升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培養家國情懷。

7月11日上午,2021級永利研究生雷舒宇、阿勒合斯踏上開往建始的列車,他們即将趕赴花坪民族小學和安樂井小學,為那裡的小學生開設為期10天的暑期心理健康教育公益課程。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是學院促進學生知行合一,提升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通過校社協同、家校協同等方式開展“雨露•中國”“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愛心志願活動,較好地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認識。

城鄉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工作室開展志願活動

(城鄉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工作室開展志願活動)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2021年1月,學院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階段性成果《與祖國同行——華農學子眼中的家國變遷》公開出版。這本書彙集了62名學子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看身邊變化,觀城鄉新貌,形成的思政課實踐優秀作品。這一作品是學院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讀懂中國的教學成果之一。近年來,學院以堅定學生“四個自信”為目标,緊扣黨代會、兩會、重大紅色事件紀念日等節點,挖掘校内外紅色資源,開展“口述家鄉史”“口述家族史”“中國人百年思想觀念變遷之讀書·訪談·研讨”等紅色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在感悟中國奇迹中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

“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作品大賽

(“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作品大賽)

不止于此,學院以提升學生理論素養為目标,緊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重大戰略、重大任務、重大工作,圍繞最新理論成果、重要會議精神等,組建師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讀精講”宣講團,引導學生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認同。在一次次宣講中,“精讀精講”大學生宣講團成員宋雨愈發堅定了心中強農興農的使命感,他說:“作為農業院校的一名青年學子,自覺擔負起‘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神聖使命責無旁貸。”

知行合一,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互促

“學術研究是新知識的搖籃、文獻閱讀是新起點的高度。”吳春梅教授為學院研究生新生作《學術研究與文獻閱讀》專題報告時,反複強調學術研究和文獻閱讀的重要性。

學院是科研傳承、科研創新與科研育人的陣地,深厚的學術底蘊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源泉。迄今為止,學院已邀請知名專家開展“青馬論壇”173期,連續5年召開全國性學術研讨會。全面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一級學科碩士點建設,推動二級學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育人成效。

武星亮教授作青馬論壇彙報活動現場(吳斌攝)-1

(武星亮教授作青馬論壇彙報活動現場)

學院師生共同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

(學院師生共同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

夯實學養基礎,強化學術氛圍。由學院研究生發起的“博閱讀書會”創辦于2015年,讓師生一起閱讀經典、關注現實、激發思想、涵養學術、分享理趣是其創辦的初衷。8年來,“博閱讀書會”堅持經典互通、經典相成,已成為廣大師生共同交流和學習的重要平台。

博閱讀書會活動現場 萬融 攝

(博閱讀書會活動現場)

“讀書不僅可以為學術研究作知識儲備,也可以帶給我們精神上的自由與支撐,幫助我們找尋到人生中、曆史上、以及當代的微觀與宏觀問題的答案。”學院副院長胡豐順在“讀在獅山——從‘閱讀’到‘悅讀’” 經典書籍文獻研讀比賽上談到,他鼓勵全院研究生要抓住寶貴的時光進行具有經典性的閱、學術性的讀。對于2022級即将入學的研究生新生,學院開出了《反杜林論》《資本論》等11部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著作的閱讀清單,布置了“暑期作業”。

研究生在石闆溪村調研

(研究生在石闆溪村調研)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在2020級研究生召開的社會實踐調研分享主題班會上,陳堯、杜彧坤、葉拉滿、餘家福等同學分享了赴荊門市參加“百馬宣講”行動、鐘祥市大柴湖鎮農村貧困人口發展能力調研、河南省平頂山市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調研的收獲和體會。2021年學院申報的“荊門市東寶區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工作站”獲批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成為學院研究生進行專業實踐,提高研究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平台。

師生融樂,教師言傳與身教結合

“勇敢試錯”“加強理論性思考”“重視積累”,在師生結對共建黨支部聯學黨日活動中,針對研究生黨員提出的學習倦怠期如何更好調整自己、如何進行論文選題、如何做好就業準備等方面提出的問題,參會的教師黨員霍軍亮、王曉慧、田甜等耐心細緻地給予指導。

師生融樂共同觀展 萬融 攝

(師生融樂共同觀展)

學院黨委書記程華東強調,研究生導師既是學術導師,又是人生導師、“紅色”導師。加強師生黨支部結對共建工作是學院落實“三全育人”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黨員教師要圍繞學院研究生思想、心理、學習、生活問題,做好思想解惑、心理解壓、學習解困、生活解難工作。

博覽群書添雅趣,文字飄香紙墨含情。學院“書香研究室”評比活動已連續舉行了6年,在書香浸潤中,營造師生融樂、積極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研究室文化氛圍和學術氛圍。

畢業生晚會合影

(畢業生晚會合影)

趣味運動會-周子恒

(趣味運動會現場)

依靠全院師生,以“兩季三節”為抓手,逐步形成畢業季“專屬記憶”、開學季“馬願新語”、讀書節“書香永利”、藝術節“以文化人”、歡樂節“師生融樂”的永利一家親氛圍。“永利夜話”畢業生歡送會上的深情告白、歡樂節上洋溢着喜悅的笑臉、師生趣味運動會上的聲聲呐喊助威……都是對師生融樂最生動的诠釋。

(本文作者系南湖新聞通訊員 邱澤媛 萬融 供圖 77779193永利官网 審核 吳珊)

文章鍊接:南湖新聞網 http://news.hzau.edu.cn/2022/0711/63928.shtml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