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精讀精講

【荊楚網·大學生網評大賽·理論評論】文化自信從何而來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3年12月01日

10月7日至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這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大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理論,标志着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标志着我們黨的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文化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化自信則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正是在曆史傳承、革命奮鬥、改革創新的偉大實踐中,才确立起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

我們的文化自信從曆史傳承中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性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連接着一個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從人類發展的曆史長河來看,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未中斷的文明。在中國的曆史上,不同時代各有特色,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作為不同時代的文化珍品代表着各自的時代特征和傳承性。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求大同等許多價值觀念曆久而彌新,不斷與當代文化相适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煥發出強大的文化生命力,使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堅定文化自信。回望曆史,我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實現了新時代的文化事業興旺、文化産業發達、文化市場繁榮,不斷提升了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近年來,國風國潮紛紛興起,中國人民越來越熱愛自己的文化,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無論是亞洲運動會開幕式滿滿的東方文化元素“刷屏”現場,繪出滿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韻的動人畫卷,還是“數字敦煌”資源庫、故宮“數字文物庫”等項目給人帶來全新文化體驗,亦或是考古盲盒等文創産品的走紅,這都啟示着我們,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與時俱進、勇于創新,才能讓曆史文物“活起來”、讓傳統文化“火起來”、讓文旅産業“動起來”,才讓更多人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

我們的文化自信從革命奮鬥中來,紅色文化的革命性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前提。舉什麼樣的文化旗幟決定着我們走什麼樣的道路,以什麼理論為指導,是文化建設的首要問題。我國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也絕不是一個口号,而是有着鮮明的實踐指向,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中國化、時代化。黨的百年奮鬥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産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黨和人民在偉大鬥争中孕育出了一種改天換地、不畏艱險、勇于犧牲、敢于擔當的革命文化,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矢志不移、不斷前行。無論是在井岡山燃起“星星之火”不怕困難、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還是在抗日戰争中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民族氣節,都充分展現出紅色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産黨在血與火的革命鬥争中積累的寶貴經驗,也是在長期艱苦奮鬥中不斷淬煉的文化精華,推動着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走向勝利。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現如今,紅色旅遊成為了大多數人的出行選擇,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遺址遺迹供人們了解曆史中所傳承的紅色基因,我們一方面要銘記革命歲月,赓續革命文化,讓紅色資源“活”起來、“潮”起來,讓革命文化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情可寄;另一方面還要講好革命故事,讓革命曆史生動再現、革命文化傳承不息。

我們的文化自信從改革創新中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科學性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基。“不忘曆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中華文化需要我們堅持守正創新、兼收并蓄才能使其在新時代再度輝煌。守正是指堅守馬克思主義的“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既不封閉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在實踐中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創新是指我們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不同文明,敢于善于在文化建設中提出新思路,在文明交流互鑒的過程中真正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改革開放以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我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顯示出強大生命力。在實踐中誕生的“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寶貴的精神财富,推動着社會主義事業不斷走向勝利。不失方向,方能引領未來。這個未來便是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态。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科學方向,走出了一條與西方國家不同的現代化道路,使中華文明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中得以赓續,為世界上的後發國家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面對西方意識形态文化領域的持續滲透,各種社會價值觀念的互動、滲透、競争、沖突日益頻繁,不确定難預料因素增多,“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随時可能發生,我們要保持對馬克思主義真理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堅定信仰,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警惕各種不良思想和社會思潮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

今天,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震古爍今的偉大事業,需要強大的精神文化力量作為支撐。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己任,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增強作為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争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将個人奮鬥融入國家發展,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不忘文化之根,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稿源:荊楚網(湖北)http://focus.cnhubei.com/dhgd/p/17028941.html?spm=zm1033-001.0.0.1.KjHQuI

作者:張梓欣(77779193永利官网2022級研究生)

指導教師:彭文剛(77779193永利官网副教授)

責編:王舒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