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精讀精講

【荊楚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㉘】打造“紅色基因庫”,厚植文化根基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3年12月04日

明體達用 體用貫通.jpg.jpg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紅色基因庫”是指一種包含着紅色文化精髓的文化資源庫,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财富和特色優勢,也是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的有效載體。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充分發揮好“紅色基因庫”重要作用。打造“紅色基因庫”,用好紅色資源,能夠讓中國共産黨的紅色曆史鮮活起來,将紅色基因深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堅定全體中華兒女的文化自信。

以“紅色基因庫”還原革命曆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紅色基因庫”是對紅色資源的有效整合。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資源庫,“紅色基因庫”可以幫助我們還原革命曆史,抵禦和對抗曆史虛無主義,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認識中國共産黨的偉大奮鬥曆程和曆史貢獻,激發全體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紅色資源是鮮活的曆史,每一處紅色遺址、每一件紅色文物,都蘊含着革命曆程、革命精神與革命傳統,也是黨史、新中國史學習教育最生動的教材。湖北是一方紅色沃土,有着豐富的紅色資源。在革命年代,湖北率先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率先建立黨的早期組織,率先領導黨的武裝鬥争,革命鬥争波瀾壯闊,遍及全省。通過建立紅色遺址紀念館和紅色旅遊景點,還原曆史情境。這些地方保存了許多革命曆史的遺迹,如革命紀念碑、革命戰鬥遺址等。人們可以通過參觀這些地方,親身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感和真實感,了解當時的戰鬥情景和英勇事迹。通過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曆史文獻和檔案資料,還原當時的曆史情境。這些文獻和檔案記錄了革命時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可以通過學習研究這些資料,還原當時的曆史背景、革命進程和社會環境。通過舉辦紅色主題展覽和紅色教育活動,還原曆史情境。利用展覽展示曆史文物、圖片和實物,再現當時的曆史場景和人物形象;通過舉辦教育活動,如紅色文化講座和紅色主題研讨會,讓人們深入了解和探讨曆史事件和人物,還原曆史背景和史實細節。

以“紅色基因庫”傳承紅色基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光榮傳統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紅色基因庫”承載着紅色曆史,凝結着紅色傳統,體現了共産黨人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是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是紅色基因的“存儲庫”。通過“紅色基因庫”,我們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共産黨的革命曆史、理論創新和實踐成果,感受到中國共産黨為中華民族和人民作出的巨大貢獻。隻有把“紅色基因庫”保護、建設、利用好,才能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當前,“紅色基因庫”建設業已進入快車道,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持續推進,“紅色基因庫”的“庫存”不斷擴充。湖北省在系統挖掘整理區域紅色資源的基礎上,持續推進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二七紀念館、八七會址、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等典型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紅色荊楚,薪火相傳。通過對革命文物、革命場館、革命建築等進行數字化采集、專業化标注和關聯,利用VR、AR等科技手段擴展線下線上展館體驗,豐富展陳方式,多維立體展示,紅色文物已然“動起來”、“活起來”。用好“紅色基因庫”,講好紅色故事,可以引導中國共産黨人更好地赓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讓紅色精神永遠煥發生機活力。激活與解碼紅色基因,就是要把黨的光榮傳統、優良作風,與我們正在不斷推進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相結合,汲取智慧源泉和前行力量,讓黨的寶貴精神财富彰顯出新的時代價值。

以“紅色基因庫”增強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紅色基因庫”是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展示了中國共産黨的革命曆史和偉大成就,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精神風貌。新時代的文化自立自強,需要融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需要推動革命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革命文化上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下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着無數先烈的心血,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開展“紅色基因庫”數據建設,進行紅色文化數據标注,加強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不僅可以深入挖掘和生動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内涵和特點,為其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而且能夠引導人們樹立正确的曆史觀和文化觀,推動文化資源的整合和共享,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充分發揮“紅色基因庫”作用,豐富紅色文化傳承載體,可以為當代人提供精神支持和實踐坐标,對于凝聚全社會的共識和力量,堅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推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有重要作用。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http://focus.cnhubei.com/dhgd/p/17029052.html?spm=zm1033-001.0.0.1.OUBJw0

作者:王亞奇(77779193永利官网講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研究中心77779193永利官网分中心研究員)

責編:王舒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