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河,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我國空間經濟戰略的重大決策,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若幹政策措施的意見》,标志着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進入提速提質階段,也再次明确了“堅持省際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發展共享”的建設原則。“共”字成為多年來貫穿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關鍵詞。
從認識論的角度講,“共”字的精髓就是系統觀念。系統觀念是一種重要的哲學思維,是唯物辯證法的重要體現,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重要内容,是中國共産黨基礎性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隻有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務,才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長江經濟帶覆蓋11個省市,橫跨東、中、西三大闆塊,域内生态環境狀況複雜,資源禀賦差異較大,公共服務水平差距明顯,交通、産業、科技、人才等發展條件不均,區域合作機制尚不健全。隻有堅持“共”字當頭,以系統觀念抓好政策協同和工作協同,穩步推進生态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建設,才能抓到點子,抓對方子,抓出路子。
寫好“共”字,需要堅持交通互聯。區域交通一體化是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是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長江經濟帶通江達海、橫貫東西、連接南北,沿江布局了我國多個重大交通樞紐城市,交通優勢非常明顯。今年10月份在南昌舉行的“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特别強調,“要從整體上謀劃和建設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強交通網絡的相互聯通和‘公水鐵’等運輸方式的相互銜接。”這為推動長江經濟帶交通互聯提供了重要遵循。路通百業興,一通帶百通。要以智能化、綠色化、一體化為目标,進一步強化交通整體規劃的設計和統籌,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的落地生根,加快暢通長江水脈,有效打造黃金水道,深度融合“一帶一路”交通網,盡快構建“三橫六縱三網多點”的空間布局,推進水運、航空、鐵路、公路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協調發展和各省市交通網絡的有機銜接,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切實發揮好交通的先行作用,切實提高支撐暢通國内國際雙循環的能力,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寫好“共”字,需要堅持政策互融。2018年在武漢召開的“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提出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五個關系,其中之一就是“正确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長江經濟帶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紐帶的自然、經濟、社會和文化共同體,沿江省市隻有從大局出發,以着眼長江全域的思想,以放眼華夏全景的氣魄,以胸懷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格局,牢固樹立流域“一盤棋”思想,才能共同實現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宏大願景。各省市要瞄準建立統一開放、競争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瞄準提升區域治理能力和治理現代化水平,以實現區域内經濟社會發展利益最大化為目标,抓緊消除“政策窪地”,打破“政策壁壘”,避免“政策沖突”,實現各地區政策之間的精準對接、相互融合、相互統一,優化配置各級政府的事權、責權、财權,為市場要素、創新要素在區域内自由流動、高效流通創造有力條件,為科教、人才、金融等各項資源的優化組合創造良好環境,努力将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
寫好“共”字,需要堅持規則互洽。“治好‘長江病’,要科學運用中醫整體觀,追根溯源、診斷病因、找準病根、分類施策、系統治療。”規則一緻性是治好“長江病”的一張重要處方,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如果“同車不同軌,同路不同心”“人各一把号,各吹各的調”,則無法确保政令統一、穩步有序。沿江各省市要抓緊對接國家關于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規劃和重大舉措,以“大合唱”的思想,對綜合交通、生态保護、污染防治、市場準入、産權保護、公平競争、對外開放等現行的相關規則進行系統性清理,既實現各地區各城市内部經濟、生态、文化、社會等各項規則之間的相互協調和相互支撐,也推進跨地區之間各項規則的互通互融。要始終堅持一個标準做事,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總方針下,深入推進長江生态文明标準化建設,加強區域标準化協同,構建以改善生态環境質量為核心的新型區域生态文明标準體系,探索建立約定使用、共同制定、清單管理的長江經濟帶區域發展标準供給模式,确保目标統一、協同高效。與此同時,要正視和尊重流域内發展不平衡的現實,在推進規則一緻性和區域标準化的進程中,注重區域特點和禀賦優勢,注意保持曆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協商共治、有秩有序、穩打穩紮,不急于求成“拉郎配”,也不生搬硬套“大幹快上”。
寫好“共”字,需要堅持執行互通。8年來,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先後4次召開,黨中央先後印發《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等多個重要文件,對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做出具體部署,強化執行協同是多次強調的重點。要以高水平執行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就必須開展思維革命,加強前瞻思考、全局謀劃和系統思維,立足實際找好戰略定位,錨定目标加強政治執行,堅決克服本位主義,破除各自為政、各自為戰的封閉思維,完整、準确、全面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樹立正确的政績觀。要強化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的執行實施,強化長江經濟帶議事協調機構的統一指導和統籌協調職能,協調跨地區跨部門重大事項,督促、評估、檢查重要工作的落實情況,明确要什麼、禁什麼、幹什麼。要持續完善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省際協商合作機制的交流平台作用,完善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信息共享和流程互聯互通,降低溝通成本,提升執行成效,避免“松弛有度”“前後不一”,切實提高執行協同性,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總要求,合作共治、責任共擔、效益共享,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綠色發展。
大江奔流,其勢如虹。作為占有全國“半壁江山”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的長江經濟帶,承載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描繪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時代答卷。隻有做好“共”字文章,推進共商、共治、共建、共享,才能有序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奏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
(作者霍慧新,系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77779193永利官网分中心研究員,77779193永利官网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系主任)
(責編:郭婷婷、周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