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精讀精講

【荊楚網·地評線】東湖評論:知味端午 “國潮” 新風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4年06月11日

據湖北日報6月8日報道,端午小長假首日,東湖聽濤景區2024年端午文化節正式開幕。上午9時,35名身着楚服的漢服愛好者齊聚屈原紀念館前,以華夏禮樂儀式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國潮端午”引領文旅熱潮,近悅遠來更有“文化味兒”。在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節慶文化、非遺文化元素有機融入文化體驗和文旅開發,在雙向奔赴、多元融合中相互賦能。端午節已經成為富集當代文化創新型态與文明創造成果的文化節日,應加快推動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大力開展民族化拓展和全球性推廣,釀造出這一傳統節日的“新味道”。

“中國味道”。端午節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将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将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針,科學回答了文化建設從哪裡來、向哪裡去,傳承什麼、怎樣傳承、誰來傳承等重大問題,積極回應了人民群衆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要善于運用賦予新意、改造形式、增補充實、拓寬延展、規範完善等方法,傳承和弘揚端午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内涵,進而實現古為今用、繼往開來、推陳出新、發揚光大,讓這一傳統節日連通時代脈搏,散發出濃郁的“中國味道”。

“民族味道”。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其傳承曆史中,涵蓋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内容,蘊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質。端午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包粽子、賽龍舟、懸艾草、吃五黃、佩香囊等民間民俗活動代代相傳,承載着祭祀拜祖的愛國忠孝文化、崇尚健康的飲食生活文化、尚美尚新的工藝創造文化、團結協作的體育娛樂文化等文化形态。要善于運用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與節日慶典、禮儀規範、民風民俗相銜接,與文藝體育、旅遊休閑、飲食醫藥、服裝服飾相結合,使端午節“活”在當下、融入日常,為人民群衆所喜聞樂見、日用而不覺,讓這一傳統節日煥發民族異彩,散發出悠遠的“民族味道”。

“荊楚味道”。“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将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東周戰國時期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創作了《離騷》《天問》《九章》《九歌》等許多著名愛國詩篇,抒發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體現了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九死不悔精神。屈原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湖北省秭歸縣),與湖北有着不可分割的文化聯系。據2013年的零點研究咨詢調查,屈原以32.7%的高票當選為湖北形象代言人,屈原的文學成就和愛國精神,使他成為了湖北乃至中國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2024年4月,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成為湖北省保留的四項省部級節慶活動之一。話劇《屈原》、紀錄片《典籍裡的中國》等藝術性再現屈原文化,湖北宜昌成立了屈原文化研究院,修建了屈原文化公園。湖北作為長江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三國文化的重要承載地,要進一步挖掘端午節和屈原文化,融彙極目楚天的壯美遼闊、荊楚文化的源遠流長、荊楚大地的強勁脈動、中部崛起的美好未來,讓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沐浴“荊山楚水”,散發出醇厚的“荊楚味道”。

在中國人心中,端午節傳遞的是情懷、鄉愁,彌漫着濃郁的“煙火氣”,散發着濃醇的“鄉愁味”。我們要在品味端午文化中自覺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踐行者、傳承者、守護者,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曆久彌新,煥發時代新彩,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http://focus.cnhubei.com/dhgd/p/18014525.html?spm=zm1033-001.0.0.1.sI1UTv

作者:程華東(77779193永利官网黨委書記、教授)

責編:王舒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