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精讀精講

【學習強國】【共同締造荊楚實踐③】“餃子宴”變議事廳,讓群衆當基層治理“參與者”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4年07月25日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郭蕾 通訊員 伍學林 實習生 汪夢瑤 方兆龍 李子昂)“我們想把入戶道路硬化一下,怎麼實施?”“可不可以組建文藝服務隊,豐富娛樂活動?”“天氣幹旱缺水怎麼解決?”……圍繞着村民們關心的事項,大家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商量讨論,你一言,我一語,争相說變化、想點子、話發展。

“一頓小小‘餃子宴’既能拉近鄰裡距離,促進溝通協商,又能凝聚人心集合力,實現共同締造”,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五峰鎮楠木河村黨支部書記說道。據支部書記介紹,近年來,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楠木河村村民們通過邊包餃子邊商議,做成了改善基礎設施、解決季節性缺水困難、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民生大事。

       提及五峰鎮楠木河村共同締造的法寶是什麼?支部書記稱,“餃子宴”是五峰鎮楠木河村走好新時代黨的群衆路線,深化共同締造,激發群衆參與基層治理熱情的新模式。以“餃子宴”的形式,貫徹“五共”理念,引導群衆自主幹事創業,集群衆之智、用群衆之力、解群衆之事、謀群衆之福,激發群衆參與基層治理熱情,形成基層治理新局面。

       近年來,楠木河村通過一場場屋場會,宣傳政策、答疑解惑、收集民意,屋場會後,村“兩委”、駐村工作隊與群衆一起别開生面地動手包餃子、吃餃子,圍着圓桌唠家常,讓群衆逐步從基層治理發展的“局外人”變成“參與者”。

“餃子宴”議出幸福路

 在楠木河村2組開展餃子宴時,村民張家順提出想要硬化入戶道路,但僅靠一戶的力量有些捉襟見肘,希望周邊農戶共同參與。提議一出,立即得到了周邊十餘戶村民的積極響應。村民們邊吃餃子邊商量,一份實施方案就出爐了。在“餃子宴”上,群衆們商議決定,由道路周邊村民推選項目負責人,衆籌資金,投工投勞整理路基、自主澆築,項目建成後成立管護小組自主養護、管理。通過農戶們群策群力,共籌資21.703萬元,一條群衆們心心念念的長達520米的入戶道路終于硬化完成了。此項目得到了幫扶單位宜昌市司法局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利用幫扶資金16.691萬元,以“以獎代補”的形式對出資村民進行補助,極大地減輕了參與農戶的經濟壓力。通過一場“餃子宴”,凝聚人心集合力,一件“困難重重”的事情也變得簡單了起來。

 

  “餃子宴”議出好辦法

 2023年入夏以來,長期高溫幹旱天氣緻使楠木河村8組肖昌新等12戶村民出現季節性缺水困難。問題怎麼解決?村民們又自發的開起了“餃子宴”,共同商議對策。餃子吃完,辦法也想出來了。肖昌新等農戶決定自主前往大山深處尋找水源。經過長途跋涉,終于在海拔1800多米的一處高山尋得水源。水源有了,引水入戶的管線又成了面前的一大問題。村民們推選代表,到村委會尋求支持。村“兩委”得知此事後,立即向上争取,為村民争取到總長1600米的水管。有了水管,村民們立刻趕往水源地繼續修建引水工程。你扛我拉、你挖我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水源終于開辟出來了,12戶村民順利用上了優質自來水,成功解決了季節性缺水問題。以“餃子宴”的形式聚集群衆,促進溝通,激發群衆熱情,引導群衆自主幹事創業,破除了“等靠要”的不良思想。

“餃子宴”議出新生活

 楠木河村留守老人多,缺少子女陪伴的他們,更加希望豐富自己的娛樂活動。“我們組建一個文藝服務隊,一起跳廣場舞怎麼樣?”在8組的“餃子宴”上,這個建議得到了村民們的一緻贊成。說幹就幹,村民們馬上推選出了隊長、小組長等人,并踴躍報名參加服務隊,利用農閑、陰雨天氣,到村文化廣場組織活動,齊跳廣場舞。村“兩委”也為服務隊配備音響器材3套,并完善休閑步道、文化廣場等配套設施,幫助服務隊更好地舉辦活動。目前楠木河村群衆文藝服務隊已有隊員20餘人,自發組織開展各類豐富的休閑娛樂活動10餘場。幫扶單位宜昌市司法局也開展“送戲下鄉”活動,進行法治文化活動展演,并對群衆文藝服務隊進行指導培訓。從“餃子宴”中萌發而出的文藝服務隊,深深紮根于全體村民。廣場舞也成為了村民們流行的娛樂活動,充分滿足了村民群衆的文化需求。

 

  輕松歡樂的“餃子宴”成為楠木河村收集民意、深化共同締造的重要抓手。楠木河村以小小的“餃子宴”為切口,集群衆之智、用群衆之力、解群衆之事、謀群衆之福,締造了群衆的“大民生”,開啟了“人人共建、人人共治、人人共享”的基層治理新局面。

 報名單位: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五峰鎮楠木河村村民委員會

【專家點評】邊包餃子邊議事是共同締造理念的“樣本間”

□ 程華東(湖北省委講師團成員、77779193永利官网黨委書記、教授) 

民生無小事,老百姓的家長裡短反映的是民生冷暖。楠木河村村民們邊包餃子邊議事,一頓“餃子宴”,解決“民生難”,真是新鮮事,更是利好事!辦好民生事,須應群衆之需、解群衆之難、彙群衆之智、聚群衆之力、謀群衆之福,這是硬道理。基層治理創新,關鍵是找準工作“小切口”,締造群衆“大民生”。期待湧現出更多基層踐行共同締造理念的“樣本間”。

責任編輯:王舒娴

來源:學習強國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