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關鍵時期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的一座新的裡程碑。這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份綱領性文件,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曆史主動,充分彰顯了将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是對新時代新征程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再宣示,意義重大、意蘊深遠。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首先要深刻理解和領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員令、指南針、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和方法論,讀懂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
改革動員令
高擎改革旗幟,作答時代課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發出了新征程上将改革進行到底的動員令。這道改革動員令,導向明确、信号清晰。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必須把改革進行到底。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曆史進程中,有三個十分重要的節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關鍵詞是“改革”;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關鍵詞是“全面深化改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将譜寫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關鍵詞就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從“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黨的三次三中全會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黨的曆史和新中國的曆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将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這次全會牢牢抓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謀劃改革,錨定“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标,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動力、制度保障。我們要深刻認識到,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内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面對人民群衆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
改革指南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确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南針”。《決定》提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明确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旗幟、前進方向、政治立場、發展理念、總基調、總要求、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工作重點、實踐途徑等。《決定》指出:“堅持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推動生産關系和生産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适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好這一指導思想,堅定不移堅持好這一指導思想,發揮好指導思想的“定海神針”和“導航儀”的作用。同時,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以思想理論創新引領改革實踐創新,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策略、改革動力、改革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統闡述,提出一系列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科學回答了在新時代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指導新實踐、引領新變革中展現出強大的真理魅力和實踐偉力,也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強有力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改革路線圖
繪就改革宏圖,再啟時代新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确立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及其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決定》确定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這就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總目标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規定了“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
全會明确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兩個時間坐标:2035年和2029年。第一個時間坐标,錨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這與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标同步。第二個時間坐标,指向到202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80周年時,完成《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對于《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決定》也設置了時間期限,強調“到二〇二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周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
新征程上的改革路線圖清晰無比。《決定》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圍繞總目标和階段性任務,突出“五個注重”“七個聚焦”,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全會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标,重點部署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特别突出“五個注重”: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注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注重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主要任務是完善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強調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框架下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統籌部署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各領域改革。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緻遠的重要基礎,把維護國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為了實現總目标,《決定》提出要聚集七個重點:一是在經濟體制改革上,要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二是在政治體制改革上,要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三是在文化體制改革上,要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四是在社會體制改革上,要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五是在生态文明體制改革上,要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六是在國家安全體制改革上,要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七是在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上,要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
這幅改革路線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曆史進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量身定制”,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增勢賦能”。沉甸甸的改革任務書,突出戰略性、前瞻性,體現針對性、可操作性。
改革方法論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明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方法論。《決定》既部署了“過河”的任務,又提出六條重大原則來指導解決“橋或船”的問題。《決定》提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貫徹的六條原則,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這六條原則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别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我們黨不斷深化對改革規律性認識的重大成果,對于增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改革行穩緻遠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保證,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根本立場、把牢價值取向、提供不竭動力;堅持守正創新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顯著标識,推動改革在守正與創新的有機統一中不斷前進;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彰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充分體現制度建設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關鍵作用;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能夠充分發揮法治引導、推動、規範、保障改革的作用;堅持系統觀念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基礎方法,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個方面牢牢凝聚成一個有機整體。我們必須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嚴格遵循、長期堅持。
《決定》蘊涵了科學的改革方法論,提出“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破立并舉、先立後破”“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改革發展工作時,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握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頂層設計和摸着石頭過河、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是要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堅持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精準把握頂層設計與分層對接、統一性與差異性、長期性與階段性的關系,加強各項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套,推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同向發力、形成合力,“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既幹在當下,又放眼長遠,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至千裡。二是要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改革越是向縱深推進,觸及的利益矛盾越是複雜尖銳,越要抓重點、破難點、通堵點。要統籌全局、把握重點,牽住“牛鼻子”,聚焦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問題謀劃推進改革,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三是要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改革充滿複雜性、艱巨性,既要積極主動,更要紮實穩健,明确優先序,把握時度效,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要把牢價值取向,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推進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落實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擦亮中國式現代化的民生本色、幸福底色。
湖北是經濟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農業大省,是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的重要承載地,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局中責任在肩、使命在身。我們要不斷增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争當改革促進派、實幹家,聽清改革動員令,遵循改革指南針,把握改革方法論,緊盯改革時間表,錨定改革路線圖,落實改革任務書,扛牢“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湖北擔當,切實用改革開放這個“重要法寶”“關鍵一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為不斷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作出湖北新的更大貢獻。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http://m.cnhubei.com/dhgd/p/18237410.html
作者:程華東(湖北省委宣講團成員、77779193永利官网黨委書記、教授)
責編: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