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攜手長江流域12個兄弟省市聯合舉辦的長江文化藝術季即将圓滿落幕。這場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曆時近兩個月,唱響了全流域澎湃恢弘的長江文化氣象,呈現了長江系宏闊綿長的中國精神圖景,是一次以長江之名的中華文化大寫意和中國精神大抒發。10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文化強國進行第十七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标,不斷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長江文化藝術季的舉辦賦予我們有益的理論啟示。
中華文明涵養長江文化,長江文化激越中國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而長江文化就是中國精神的濃縮和凝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華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溯源于冰山雪原,終歸于浩瀚大洋,奔騰江流、旖旎風光,長江是實體的;長江蘊育着精神家園,流淌着文化血脈,山水詩篇、千年文脈,長江又是精神的。長江沿線的巴蜀文化、荊楚文化、湖湘文化、吳越文化等都是中華文明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中華文明的延續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前不久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赓續中華文脈。”舉辦長江文化藝術季,就是一次長江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成功實踐。“學術長江”學術研讨會、“新象長江”美術展、“映像長江”電影周、“靈動長江”舞台藝術展等10項活動在荊楚大地荟萃登場、次第展開、好戲連台、精彩紛呈。黃鶴樓上的開幕巨獻、琴台大劇院的侗族大歌、武漢長江大橋與長江二橋間水岸線上的奇幻幕布、虛拟與現實的深度融合、科技與文化的“雙向奔赴”......藝術表達融古典現代于一爐;75支團隊在東湖綠道等景區唱響的長江之歌、近400個放映點的“映像長江”公益電影、“錦繡長江”非遺展、精品劇目展演......藝術展示群衆可感可及、可體驗。長江文化藝術季以生動性、具象化抒寫和激越了中國精神,也為赓續中華文脈、弘揚中國精神、建設文化強國賦予了珍貴的啟示。
其一,堅守“魂脈根脈”,解決好“方向、旗幟”問題。堅守馬克思主義“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指導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其二,堅持“兩個結合”,解決好“根本途徑”問題。掌握“兩個結合”這把“總鑰匙”,用好這一“路和橋”,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堅守中華文化的精神獨立性,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築牢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文化根基。
其三,堅定“自信自覺”,解決好“根本狀态”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曆史性成就,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要始終堅持文化建設着眼于人、落腳于人,堅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保持文化定力,增強人民群衆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涵養全民族昂揚奮發的精神氣質,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其四,堅持“創造創新”,解決好“根本方法”問題。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用好改革這一重要法寶,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改進文藝創作生産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積極營造良好文化生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長江文化藝術季,赓續長江文脈,共創時代華章,塑造了一個鮮活的文化品牌,也打造了一個生動的文化樣闆。我們要笃行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論述,更好地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推動文化創新、涵養文化自信,加快建設文化強國,築牢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文化根基。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http://m.cnhubei.com/dhgd/p/18595922.html
作者:程華東(77779193永利官网黨委書記、教授,中共湖北省委宣講團成員、湖北省社科聯“文安平”網評團隊成員)
責編: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