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77779193永利官网現在時間是:
學習黨的二十大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荊楚網·社科普及看湖北⑤】吹響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的集結号

來源: 編輯:王秋實 發布時間:2023年06月05日

日前,荊楚社科名家、華中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馬敏在《緻全省社科工作者的倡議書》中談到,新時代是理論創新的時代,也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呼籲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研究宣傳闡釋新思想中當标杆、在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中勇擔當、在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中顯本領、在服務人民群衆中做貢獻。倡議書緊扣時代脈搏,彰顯曆史主動,對标中心任務,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社科工作者的時代使命和責任擔當,吹響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的集結号。

回應時代要求,擔好“中國之理”的學術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根植于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的生動實踐,深刻揭示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思想文化成果,時代性、原創性是保持中國特色的關鍵所在,是中國特色社會科學生命力的重要保證。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生逢偉大時代,恰逢偉大變革,更加要自覺地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要更加鮮明地堅持與時代同步伐,深植新時代豐沃土壤,深入研究治國理政、改革發展、黨建引領等重大時代課題,拓寬學術研究、理論闡釋和建言獻策的廣度深度,為奪取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勝利提供理論支撐、智力支持和決策參考。更加要努力地堅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在解決中國問題上下足功夫,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豐富發展“中國之理”的厚重内涵,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

堅守人民中心,站穩“中國之治”的人民立場。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脫離了人民,哲學社會科學就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這一論斷回答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為了誰”這一根本性、原則性的問題,指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顯著特征和鮮亮底色。“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要做到“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準,着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指導廣大人民群衆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彰顯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和生命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紮根于人民群衆,虛心向人民群衆學習,傾聽人民群衆呼聲,汲取人民群衆智慧,要主動走出理論“象牙塔”,把學問寫進人民群衆心坎裡,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堅持求真務實,赓續“中國之路”的成功密碼。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成就令世界矚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正是源于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走出的創新之路,是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偉大實踐。當代中國正經曆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着人類曆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方法論,堅持問題意識、問題導向,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重大問題,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要善學善用科學的社會調研方法,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多到困難多、群衆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體察實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推進研究真問題、鑽研真學問、練就真本領,真正解決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切實讓廣大人民群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進程中共享幸福和榮光。

作者:汪華(77779193永利官网教師,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77779193永利官网分中心研究員)

責編:王舒娴

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http://focus.cnhubei.com/dhgd/p/15939020.html?spm=0.0.0.0.ys3WJG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