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正在全黨深入開展。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省考察時強調,以學增智,就是要從黨的科學理論中悟規律、明方向、學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領、興黨本領、強國本領學到手。作為教育工作者和社科工作者,我們務必在深入、紮實上下功夫,突出做好深化、内化、轉化,以學鑄魂,重點提升政治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以學增智,不斷增進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根鑄魂、啟智潤心、鑄魂育人。
把握“根本途徑”,深刻領悟理論創新的全新境界
在2021年的“七一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兩個結合”,也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2022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讨班上進一步闡釋“兩個結合”。黨的二十大深入總結我們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曆史經驗,系統闡述“兩個結合”的要求。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考察調研時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的認識,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他從五個維度重點闡述了“第二個結合”:“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築牢了道路根基;“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度重視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孔子誕辰2565周年時,強調“隻有堅持從曆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在武夷山深處的朱熹園,感慨“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郁然千載詩書城”裡的三蘇祠,指出“要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紮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曆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
“兩個結合”深刻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新發展的内在機理,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極為豐富而深刻的學理哲理道理,也是繼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要求。我們黨曆來強調,對待馬克思主義要有科學的态度,做到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與時俱進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在長期實踐中,中國共産黨人深刻認識到,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确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順應時代要求,結合新的實際,堅持“兩個結合”、勇于推進理論創新,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堅定自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範,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人類文明和世界智慧的時代精華,譜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飛躍,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使馬克思主義始終保持着無限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深刻領悟理論創新的全新境界,要求我們提升政治能力,善于從黨和人民的立場、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善于從繁雜問題中把握事物的規律性、從苗頭問題中發現事物的趨勢性、從偶然問題中認識事物的必然性,善于駕馭複雜局面、凝聚社會力量、防範政治風險,切實擔負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政治責任,真正成為政治上的明白人。
把握“總鑰匙”,深刻領悟創新思想的科學體系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莊嚴曆史責任。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用“六個必須堅持”作了概括和闡述。首次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深刻闡述了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正确路徑,第一次從哲學上提煉概括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要義,為把握好、運用好這一科學理論的思想精髓提供了“金鑰匙”,為繼續推進黨的理論創新解決了“橋和船”的問題。“六個必須堅持”,是總結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得出的規律性認識,深刻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品格和鮮明特質,既是我們深刻把握這一科學思想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點,也是繼續推進理論創新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點。
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十個明确”“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内容。黨的二十大提出“六個必須堅持”,概括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十個明确”“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六個必須堅持”内在貫通、有機統一,凝結着我們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寶貴經驗和重大成果,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認識論和方法論相統一的鮮明特色,共同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貫穿“十個明确”“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之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是“六個必須堅持”,“六個必須堅持”貫穿于“十個明确”之中,是“十個明确”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其中的精髓要義,是其本和綱;貫穿“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中的精髓要義,也是取得“十三個方面成就”所堅持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深深植根于“十三個方面成就”之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科學體系邏輯嚴密、内涵豐富、系統全面、博大精深,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貫通曆史、現實和未來,貫通改革發展穩定、内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既堅持了老祖宗,又講了很多新話,為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曆史性貢獻,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世界性貢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植根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相統一,在指導實踐、推動實踐中展現出巨大真理力量和獨特思想魅力,是經過實踐檢驗、富有實踐偉力的強大思想武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在向着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新征程中,必将随着黨的新的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深入推進,随着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全面拓展而持續發展、不斷豐富、更加完善。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新時代新征程,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不動搖,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不動搖!
深刻領悟創新思想的科學體系,要求我們提升思維能力,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轉化為自己的科學思想方法,作為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總鑰匙”,切實提高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曆史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善于把握事物本質、把握發展規律、把握工作關鍵、把握政策尺度,增強工作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創造性。
把握“現代化之問”,深刻領悟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2月7日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我們黨百年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所進行的一切奮鬥,就是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曆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唯一正确道路,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
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發表題為《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的主旨講話,提出5點主張回答“現代化之問”,即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秉持獨立自主原則,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樹立守正創新意識,保持現代化進程的持續性;弘揚立己達人精神,增強現代化成果的普惠性;保持奮發有為姿态,确保現代化領導的堅定性,為人類推進現代化進程指明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明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揭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把我們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态。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曆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态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樹立了典範,為其提供了全新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确保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确方向。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中國實際,符合中國國情,有目标、有規劃、有戰略,我們将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向前推進。
深刻領悟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成果,要求我們提升實踐能力,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全面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實踐要求,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群衆、防範化解風險本領,加強鬥争精神和鬥争本領養成,着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及時填知識空白、補素質短闆、強能力弱項,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5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工程。我們要全面、系統、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深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準确把握豐富内涵和精髓要義,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學到手,轉化為建設教育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強大動力、堅定信心,奮力答好“強國建設、教育何為”時代課題,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有力支撐。一是勇擔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一重要使命,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标,以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基本路徑,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功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二是把牢“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核心課題,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着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矢志奉獻國家和人民,打牢青少年學生成長成才根基,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三是堅持高質量發展這一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紮牢基礎教育基點,抓好高等教育龍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四是落實服務高質量發展這一重要任務,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有機結合起來、一體統籌推進,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五是抓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這一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紮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堅守三尺講台,潛心教書育人,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作者:程華東(77779193永利官网黨委書記、教授;湖北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主任)
責編:王舒娴
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http://focus.cnhubei.com/dhgd/p/15940550.html?spm=zm1033-001.0.0.1.CBEbsJ